美股6.6萬億美元蒸發(fā):全球貿易秩序崩塌下的資本“大逃殺”

歐陽曉紅2025-04-07 10:45

經濟觀察報 記者 歐陽曉紅 市場被欺騙了,瘋狂踩踏。

2025年4月3日至4月4日,僅僅兩個交易日,美股三大指數(shù)遭遇重挫,標普500指數(shù)跌破5100點,納斯達克指數(shù)暴跌近12%,恐慌指數(shù)VIX飆升至45上方,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。

據(jù)統(tǒng)計,美股市值兩日內合計蒸發(fā)約6.6萬億美元,幾乎相當于美國政府一整年的財政支出。

同時,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(COMEX)黃金期貨價格從3190美元/盎司高位震蕩跳水至3056美元/盎司;美元指數(shù)從104跳水至101.26,隨后回升至102.85;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破4%,顯示資金迅速流向避險資產,但避險錨點也在發(fā)生結構性變化。

劇本并非如此。距離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公布關稅細節(jié)幾小時前,即在“全球警戒最高”的時點,市場給出了詭異的反饋:黃金價格創(chuàng)出歷史新高,美元跳水;恐慌指數(shù)VIX急速回落,美股竟然溫和反彈。黑色星期一(3月31日)過去72小時,市場并不驚慌,貌似上演“溫和鷹派”。

但真正的風暴,才剛剛開始。這不是緩和,而是一種危險的“偽裝”。

蒸發(fā)的約6.6萬億美元,象征著一次全球資本信心的劇烈重估,一次對既有秩序的信心崩塌。

資本大逃殺:傳統(tǒng)避險“錨”正在重估

復盤4月2日的美股市場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市場對關稅力度出現(xiàn)了誤判,當日美股三大指數(shù)反彈,其中道瓊斯指數(shù)上漲0.56%,標普500指數(shù)上漲0.67%,納斯達克指數(shù)上漲0.87%。

孰料,在關稅細節(jié)揭開面紗后,市場畫風突變。

4月4日,全球資本市場迎來歷史性時刻——美國三大股指集體上演“自由落體”,創(chuàng)下近幾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。

在4月3日下跌3.98%后,4月4日,道瓊斯指數(shù)再次下跌5.50%,收于38314.86點,為2020年6月熔斷風暴以來最黑暗交易日。這也是該指數(shù)首次連續(xù)兩日下跌超過1500點。

在4月3日大跌4.84%的標普500指數(shù)于4月4日再度重挫5.97%,收于5074.08點,兩日跌幅直逼2020年3月“世紀崩盤”紀錄(-12.51%)。

4月4日,納斯達克指數(shù)狂瀉962.82點,收于15587.79點,單日蒸發(fā)市值超2.3萬億美元;兩日跌幅近12%。

這場拋售潮將納斯達克指數(shù)推入技術性熊市:相較2024年12月16日創(chuàng)下的歷史峰值(20173.89點),其累計跌幅已達22.73%,擊穿20%的熊市分界線??只胖笖?shù)VIX單日飆升50%,突破45關口,兩日升幅達90%,創(chuàng)下2020年3月后最高恐慌水平。

鮑爾索克資本首席執(zhí)行官埃米莉·希爾(Emily Hill)指出,美股持續(xù)十余年的牛市周期已宣告終結,而觸發(fā)這一轉折的核心并非傳統(tǒng)經濟周期,而是政策制定者的“非理性決策閉環(huán)”——意識形態(tài)主導的貿易沖突與缺乏戰(zhàn)略協(xié)同的自我削弱行為,共同瓦解了市場的定價邏輯。

市場擔憂在出口與消費受挫的雙重沖擊下,2025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長或將顯著放緩,形成“類滯脹”結構。

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破4%,國債價格走高,意味著市場在押注“增長殺通脹”。盡管關稅本應推升物價,但市場認為加稅也將抑制消費與投資,從而壓制實際需求。利率期貨顯示,降息預期重新升溫。

4月4日,恐慌指數(shù)VIX突破45,表明市場風險偏好急劇下降。在市場震蕩中,美元指數(shù)大幅走弱,暗示美元錨或在被重新評估。有分析認為,美元疲軟源于對“美國優(yōu)先”政策的長期疑慮。

高盛的一份報告稱,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宣布全面征收關稅后引發(fā)了拋售,為投資者做多黃金(即預期金價上漲)創(chuàng)造了一個更有吸引力的切入點。高盛表示,新興市場央行持續(xù)買入黃金,加之市場預期美聯(lián)儲將降息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推動黃金ETF(交易型開放式指數(shù)基金)需求上升,這些都為金價提供了良好的結構性支撐。

廣開首席產業(yè)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,更多投資者未來看弱美元,轉而選擇更加可信的、更加穩(wěn)定的資產。在擔心全球經貿沖突擴大的情況下,投資者優(yōu)化全球資產配置的需求日益強烈,避險情緒下資金可能持續(xù)涌入黃金等避險資產。

這些錯綜復雜的信號暗示,市場不是在定價“利空出盡”,而是在預判“更大的風暴”,投資者正在用“對沖性的結構調整”以應對不確定性。

導火索:美方發(fā)起關稅大戰(zhàn)

全球金融市場“血流成河”的風暴之夜,來得猝不及防。

據(jù)新華社報道,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當?shù)貢r間4月2日簽署關于所謂“對等關稅”的行政令,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加征10%的“最低基準關稅”,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。針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征的10%關稅將于4月5日生效。

美國此前已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、進口鋼鋁加征25%關稅,威脅對歐盟酒類產品征收200%關稅。自特朗普上臺后,美國頻頻高舉關稅“大棒”,對幾乎所有主要貿易伙伴發(fā)動“無差別攻擊”,在全世界和美國國內都引發(fā)強烈不滿,也遭到了許多國家的反制。

據(jù)央視新聞報道,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估測,美國實施“對等關稅”后,如果其他國家采取報復措施,美國低、中、高收入家庭平均將損失1300美元、2100美元、5400美元。

根據(jù)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分析,美國新一屆政府已宣布的關稅政策,可能導致今年美國整體通脹率上升2.3%,包括食品價格上漲2.8%和汽車價格上漲8.4%,相當于給美國每個普通家庭每年造成3800美元的損失。

特朗普的舉動引發(fā)了多國批評和反制。

加拿大總理卡尼表示,針對美國最新的“對等關稅”,加拿大還將采取反制措施;此前加拿大政府在3月中旬已宣布對總計298億加元(1加元約合0.69美元)的美國商品征收25%的反制關稅。

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,美國的政策缺乏“可預測性”,加征關稅的做法會對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。歐盟委員會此前決定對價值26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征收反制關稅,于4月生效。

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表示,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沒有邏輯依據(jù),違背兩國伙伴關系的基礎。

4月4日,針對美方宣布對等關稅,中方接連表態(tài)并發(fā)布反制行動。

全球資本定價邏輯或迎“1971年時刻”重演

歷史從不重復,但總押著相似的韻腳。

有分析認為,美國正系統(tǒng)性瓦解自身主導建立的全球貿易秩序,“對等關稅”的影響堪比“1971年尼克松沖擊”——當年美元與黃金脫鉤直接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解,重塑國際金融格局。

1971年,美國放棄金本位,美元脫鉤黃金,掀開了全球資本定價邏輯重構的時代。2025年的“對等關稅”則可能成為另一個歷史分水嶺嗎?

美元信用遭受質疑,關稅沖擊通脹,美聯(lián)儲陷入兩難:是降息托經濟還是維持緊縮穩(wěn)預期?

美東時間4月4日,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兩次點名美聯(lián)儲主席鮑威爾,要求立即降息,并聲稱“這是鮑威爾扭轉形象的機會”。

但僅僅十幾分鐘后,鮑威爾在公開講話中回應:“現(xiàn)在不是降息的時候?!彼鞔_拒絕降息,強調需觀察關稅對通脹和就業(yè)的長期影響,稱“調整政策為時過早”。

當前局勢與“1971年尼克松沖擊”的相似性在于“舊秩序瓦解與新錨點爭奪”。1971年,美元與黃金脫鉤,終結了布雷頓森林體系,而今日的美國似乎正試圖通過“關稅武器化”瓦解自身建立的自由貿易秩序。

連平指出,在所謂“美國優(yōu)先”的政策背景下,美國后續(xù)可能繼續(xù)出臺在金融領域采取一系列損害他國利益的政策。往后全球對美元信用會更加不看好,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必然下降。

特朗普打破了自由貿易的基石,鮑威爾目前堅持“不救市”的貨幣中立原則,全球金融市場在這場“規(guī)則失效”與“制度重估”中掙扎——正如1971年脫鉤黃金的美元體系變局一樣,一個定價權重塑的時代,或將來臨。

當美元從“全球公共品”異化為“美國政策工具”,資本正在用腳投票,尋找新的定價錨點。此時,全球資金的再配置也在加速,人民幣、黃金、大宗商品或逐步在部分場景中吸引投資者。

歷史的鐘擺已撞碎舊秩序,資本的羅盤正在尋找新坐標。全球金融市場已非簡單回調,而是一次關于“錨”與“信任”的全面重估。

經濟觀察報首席記者
長期關注宏觀經濟、金融貨幣市場、保險資管、財富管理等領域。十多年財經媒體從業(yè)經驗。

熱新聞

電子刊物

點擊進入